首页>综合 > >正文
致敬英雄!抗美援朝老兵讲述:第二次战役收复平壤,战友牺牲在我背上……
2023-07-27 16:34:42来源:中国徐州网

7月27日


(相关资料图)

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

70年前的今天

《朝鲜停战协定》签署

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

中国人民用一场

威震世界的胜利

拼来了山河无恙、家国安宁

70年过去了,

我们铭记老一辈革命家为维护国际正义、

捍卫世界和平、

保卫新生共和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!

今天就让我们和抗美援朝老兵武友志

一起回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……

老兵武友志:忘不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
在姚集镇石碑村的一间民房外,我们见到了抗美援朝老兵武友志。

他端坐在门口,穿着一件泛黄的短袖衬衫,谈吐清晰,双目也是炯炯有神,让人很难想象,他已是94岁高龄了。简单寒暄后,武友志转身进屋,从床头柜拿出一个包裹,翻开层层白纸,里面是四枚勋章,在灯光的照射下,熠熠生辉。

入 朝

武友志生于1929年,睢宁县姚集镇人。1948年11月,淮海战役打响,睢宁地处前线。武友志同一群有志青年响应解放全中国的号召,参军入伍,并随华东野战军一路南下。1949年5月,上海解放,武友志跟着部队一起,驻扎在吴淞附近。

此后,朝鲜战争爆发,美军越过三八线,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。彼时,武友志所在的部队正打算前往西南剿灭国民党残余势力。“救朝鲜就是救中国,谁自愿去当志愿军?”面对首长的动员,武友志毫不犹豫报了名,随后踏上了北上的征程。

1950年10月,武友志随着部队辗转多地,最终在辽宁丹东正式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。“到达丹东的时候就相当于上战场了,安东、新义州、鸭绿江大桥都被美军炸掉了。”

入朝前夕,武友志接到命令,将解放军的帽徽、胸标,带有汉字的东西都上交,只有衣服内侧用汉字写上自己的姓名、血型、籍贯、所属部队。这是为了负伤救助、牺牲时方便确认。

深秋的鸭绿江水面尚未结冰,为了秘密入朝不被美军发现,武友志和战友们踏上工兵部队架起的浮桥,趁着夜色向朝鲜战场进发......

参 战

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,中国人民志愿军连续开展以“运动战”为主的五次战役,成功将敌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附近。

“五次战役,我参与了前三次,最深刻的就是收复平壤那次......”武友志回忆道。

1950年12月,武友志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,要在一处峡口伏击敌军,此时的气温已降到零下二三十度,武友志和战友一动不动地趴在雪地里,静静等待着敌军。

直到深夜,一声清脆的哨声响起,这是攻击指令,武友志来不及挪动已经冻僵的身体,迅速扣起扳机,枪林弹雨瞬间照亮了夜幕。

又一声哨响,武友志端起枪与战友们呈三三制战斗队形向敌军发起冲锋。

“敌人的火力很猛,飞机飞得很低,向我们扫射、轰炸,在地上冲锋时被炸弹的冲击波掀翻好几次。”

就在快要冲到敌军阵前时,一声猛烈的爆炸声在武友志的耳边响起,武友志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,陷入了昏迷。

当他醒来后,发现自己趴在一名战友的尸体下,手指头被炸断了,大腿也被炮弹碎片划伤。武友志强忍疼痛起身查看周边的情况,发现一名战友还有气,经过简单的包扎后,武友志将其背起,一瘸一拐地走在雪地中。

“刚走了没多会,战友就在我的背上失去了呼吸......一场战斗下来,一个连173人就剩下28人......”回忆到此处,武友志背过身擦了擦眼睛。

平壤战役后,武友志转入后方休整养伤。因遭到敌军不断破坏,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出现困难。

“开始吃的是一把炒面一把雪,后来炒面都没了。我们砍树皮烧火,挖野菜吃,不知道吃了什么有毒的野菜,头发都掉光了,头皮往外淌脓水,治了一个多月才见好。”

伤势刚刚痊愈,武友志又立即加入第三次战役。不仅要和敌军作战,还要对抗恶劣的环境。

“没有被子盖,就挖个洞,铺干草,下雨的时候盖雨披,五六个人挤在一起睡,几个月没洗过一次脸。”

1951年7月,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谈判阶段。双方没有再爆发大规模战役,志愿军后勤补给线逐渐恢复,武友志也领到了自己入朝以后的第一床被子。

1953年7月27日,《朝鲜停战协定》在板门店正式签订,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。武友志因作战英勇,被朝方授予二等军功章。

回 家

战争结束后,武友志选择留在朝鲜援建。

战后的朝鲜满目疮痍,武友志看守弹药库的同时,帮当地居民搭建住所。

两年后,武友志休假回家乡睢宁县,几年杳无音讯,家人都以为他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,当地政府还差点给他开了烈士证明。

1956年4月,武友志正式回国。至此,他在朝鲜整整待了6年。

标签:

相关新闻